玉石文化貫穿在華夏文化五千年發(fā)展的文化史中,并創(chuàng)造了無數(shù)動人傳說和故事。 據(jù)傳,朝朝代代,帝王嬪妃養(yǎng)生不離玉;嗜玉成癖如宋徽宗;含玉鎮(zhèn)暑如楊貴妃;持玉拂面如慈禧太后…… 玉在山而草木潤,玉在河則河水清……。 中國佛教將玉石推為世間七寶之首……,以上可見華夏文化與玉石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一面。
什么是玉? 東漢時,許慎(約公元 58 ~ 147 年)在《說文解字·玉部》一書中對玉的解釋是:“玉、石之美者。玉有五德:潤澤以溫,仁之方也;理自外,可以知中,義之方也;其聲舒揚,博以遠傳,智之方也;不橈而折,勇之方也;銳廉而不忮,潔之方也”。 這一注解從物質(zhì)上(石)和藝術(shù)上(美)兩個方面科學地闡述了“玉”字的概念??梢哉f這是廣義上的玉。玉的五德,象征君子“仁、義、智、勇、潔”這五種德性。就是說,凡具良好的質(zhì)感和晶潤的光澤、質(zhì)地里外如一、聲音舒揚致遠而悅耳、堅韌的質(zhì)地和獨特的脆性、潔凈而又平和特性的美石,都被認為是玉。 玉石的礦物成分? 玉石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,如鋅、銅、鐵、錳、鎂、鈷、硒、鉻、鎳、鋰、鈣、鉀、鈉、錫、鈦等。 玉石的作用? 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:“玉乃石之美者,味甘性平無毒。”認為吮含玉石,借助唾液與其協(xié)同作用,“能生津止渴,除胃中之熱,平煩懣之氣,滋心肺,潤聲喉,養(yǎng)毛發(fā)”。 甚至帝王死后,口中還要含玉璧,或者穿著玉衣,藉以保護遺體。 明代醫(yī)藥學家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載:“玄真者,玉之別名也。服之令人身飛輕舉,故曰:服玄真(玉石),其命不極?!庇州d:“玉屑是以玉石為屑。氣味甘平無毒。主治除胃中熱,喘息煩滿,止渴,屑如麻豆服之,久服輕身長年。能潤心肺,助聲喉,滋毛發(fā)。滋養(yǎng)五臟,止煩躁,宜共金銀、麥門冬等同煎服,有益。”由此足見,玉石自古被人入藥,它對于療疾和保健具有很好的作用。 玉石養(yǎng)生的機理已被現(xiàn)代科學所證實。玉石能產(chǎn)生特殊的“光電效應(yīng)”,聚焦蓄能,形成“電磁場”與人體發(fā)生諧振,從而使各項生理功能更加協(xié)調(diào)地運轉(zhuǎn)。 同時,某些玉石尚有白天吸光,晚上放光的奇妙的物理特性,當光點對準人體某個穴位時,仿佛針灸一般刺激經(jīng)絡(luò)。倘佩戴玉手鐲,長期的良性按摩,不僅能祛除老人視力模糊之疾,而且可以蓄元氣,養(yǎng)精神。 玉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通過皮膚吸入人體內(nèi),從而能平衡陰陽氣血的失調(diào),使人祛病保健益壽。從藥物學角度來講,長期接觸玉石可以補充人體不足的元素和微量元素,吸 收或排泄過剩的元素和微元素,使人體保持一個特有的正間值。 中國國石第一侯選石——岫玉 岫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。因主產(chǎn)地在遼寧岫巖縣而得名。 岫玉在 2000 年 2 月中國國石評選中榮登榜首,獲得中國國石第一侯選石的稱號。 岫玉屬于蛇紋石質(zhì)玉石,是一種蛇紋石類礦物的集合體(蛇紋巖),是由細小的纖維狀和葉片狀蛇紋石晶體組成,是一種十分細膩的致密塊體。 岫玉以質(zhì)地溫潤、晶瑩、細膩、性堅、透明度好、顏色多樣而著稱于世。它的顏色多種多樣,通常為綠色,以淡綠為主,兼有黃、白、褐等色。它的硬度較低,為 2.5 ~ 4.5 ( 4.9 ~ 5.5 );比重 2.5 ~ 2 .7 g / cm 2 ;質(zhì)地較細膩,具油脂或蠟脂狀光澤;半透明至不透明,也有極少數(shù)為透明,與有機玻璃比較相似。 按礦物成分的不同,可將岫玉分為蛇紋玉、透閃玉、蛇紋玉和透閃玉混合體三種,其中以蛇紋玉為主。據(jù)紅外吸收光譜曲線圖顯示出蛇紋玉組成,含少量纖蛇紋石、膠蛇紋石。透閃石主要由透閃石組成,綠泥石玉主要由葉綠泥石組成。通過顯微鏡、透射電子顯微鏡、X射線衍射分析、差熱分析等手段亦可將岫巖玉分段劃分為蛇紋玉、花色玉、綠泥玉三種。 --玉石文化 (責任編輯:老山玉器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