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玉花觚,清乾隆時器,高27.2厘米,徑14厘米。菱花口,菱花底,呈花瓣式。玉質(zhì)白潤,冰肌玉骨,掏膛底,打磨精致,玉理精堅,薄翼清盈。匠人才思泉涌,琢作瓜棱式,線條平直圓滑、刻畫準確、規(guī)整,無論凸線或凹線,均平直無波。弦線弧度勻稱,無論是器物的平面還是凸起的弧面,都非常平滑。作品裝飾手法簡單明快,卻推陳出新,看似輕易,卻工藝復雜,作品融匠師之心血。不光是創(chuàng)意奇特,而且是一種藝術(shù)的契合,借觚之形,造己之勢,此器簡約而不俗,在技法上,簡練中顯現(xiàn)典雅清麗之韻,渾樸中又見精妙之筆,堪稱天承之作,陳于廳堂,為文人之夢寐,古人之所求也。“紅白蓮花共玉瓶,紅蓮韻絕白蓮清??正S不是無秋暑,暑被香銷斷不生”。攜楊萬里之詩韻味再觀花觚,讓我們體味古人插花之享受,更具遐思與往。 中國的插花源于六朝時期。南唐后主文采風流,每到春天,便將宮中的梁棟窗壁、柱拱階砌,都密布插花作品,自稱“錦洞天”。中國古人對插花可謂情有獨鐘,這也是文人雅俗的體現(xiàn),宋朝蘇軾《習題菊花》詩中有云:“春初種菊助蔬,秋晚開花插滿壺。”詠插花并不獨現(xiàn)于古詩,畫中亦有為伴,如明代弘治戊午年,北京金臺岳家刊印的《明刊西廂記全圖》書里,亦有許多插花圖案。明代袁宏道十分酷愛插花藝術(shù),他認真總結(jié)、悉心研究了前人的插花經(jīng)驗,寫成專著《瓶史》一書,更是中國也是世界插花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獻。清代時,不光文人逸士喜愛插花,上至皇室貴胄也獨愛于此,插花可養(yǎng)性、可怡情。 細觀玉觚,琢制精細有度,造型奇特,構(gòu)思新妙,可實用,亦可陳設。整器采用浮雕技法,點、線、面巧妙結(jié)合,使玉作氣質(zhì)沉穩(wěn),尊貴典雅,定格成美麗的永恒。 (責任編輯:admin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