●中國的玉分為軟玉和硬玉兩類。 硬玉,我國俗稱“翡翠”,是我國傳統(tǒng)玉石中的后起之秀,又是近代所有玉石中的上品。常見的翡翠顏色有白、灰、粉、淡褐、綠、翠綠、黃綠、紫紅等,多數(shù)不透明,個別半透明,有玻璃光澤。按顏色和質(zhì)地分,有寶石綠、艷綠、黃陽綠、陽俏綠、玻璃綠、鸚哥綠、菠菜綠、淺水綠、淺陽綠、蛙綠、瓜皮綠、梅花綠、藍綠、灰綠、油綠,以及紫羅蘭和藕粉地等二十多個品種。 軟玉稱真玉,如白玉、青玉、清白玉、碧玉和墨玉等,它們均具有蠟狀光澤,純潔乳白,從歷代玉器看,我國用玉以軟玉為主,古軟玉在我國被稱為傳統(tǒng)玉石。軟玉常見顏色有白、灰白、綠、暗綠、黃、黑等色,多數(shù)不透明,個別半透明,有玻璃光澤,軟玉的品種主要是按顏色不同來劃分的。白玉中最佳者白如羊脂,稱羊脂玉。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,目前有人將灰白色的青玉稱為青白玉。碧玉呈綠或暗綠色,有時可見黑色臟點,是含雜質(zhì)如鉻尖晶石礦物等所致。當含雜質(zhì)多而呈黑色時,即為珍貴的墨玉。黃玉也是一種較珍貴的品種。青玉中有糖水黃色皮殼,現(xiàn)有人稱其為“糖玉”,白色略帶粉色者有人稱之為“粉玉”,虎皮色的則稱為“虎皮玉”等。 初玩玉的人由于不懂玉,最怕遇到贗品。目前市場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識,恐怕是贗品中最普遍、最簡單的一種。常見的是被稱為“翡翠”的光溜溜的小圓環(huán)、小雞心、玉牌片等。這種玻璃制品因為是澆模而成,合范時高溫的玻璃液在器物的邊沿多少會溢出一點,冷卻后成為隱隱凸起的范線。用手摸、眼看都會有所發(fā)現(xiàn)。如果拿放大鏡映光觀察,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氣泡。 ●如果不請專家,初玩玉者要自己鑒定玉的真假,可從三方面觀察: 一、由于玻璃質(zhì)地十分脆硬,結(jié)構(gòu)排列疏通,缺乏玉的致密和堅韌性,經(jīng)不起強烈的高速旋刻,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圓雕。 二、用放大鏡查找氣泡,哪怕只能見到一個,也能確認不是玉。 三、玻璃加入氧化鉻,色近紅寶石;加入氧化鈷,色近藍寶石;加入氧化鉻和氧化銅,色近祖母綠……如此等等,還有好多種假玉。但它們的色調(diào)總顯得單薄,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潤、渾厚的感覺。 新玉和舊玉的鑒定不同。新玉的鑒定側(cè)重于真假品種、質(zhì)地優(yōu)劣與雕工的精粗。而舊玉的鑒定相對復雜,除了對新玉的幾個基本要求之外,還要識別玉器的制作及其歷史價值。 ●古玉器鑒定 --玉的分類與古玉器鑒定
(責任編輯:老山玉器)對玉制出土文物及傳世文物質(zhì)地、時代、名稱、功能、等級、真?zhèn)蔚冗M行的考辨、識別和判定。 玉器質(zhì)地的鑒定 依憑視覺觀察,并借助礦物學、寶石學的檢測手段,確定各種玉的礦物種屬以及化學成分、結(jié)晶構(gòu)造和物理特性。通常在不可破壞原件的前提下,可進行硬度、比重和折射率的測定。如古玉原有傷殘,允許少量近似無損的取樣分析,可借助紅外光譜,X光粉晶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儀器,觀察被鑒定的玉材光學性質(zhì)與結(jié)構(gòu),并測量其晶系。 按國際上寶石學及礦物學通用概念,玉僅只包括堿性單斜輝石的硬玉及鈣角閃石的軟玉,兩者均為鏈狀硅酸鹽礦物,通稱真玉。不屬于上述范圍,即為假玉或半玉。中國古代的真玉是軟玉。遼寧阜新查海遺址,共出土8件玉器,經(jīng)測定全是真玉;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遺址,所出玉器全是假玉;上海青浦崧澤遺址,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,雜有假玉;晚期的良渚文化,余杭反山、瑤山遺址所出玉器,幾乎全是真玉。對玉器質(zhì)地的鑒定,還要研究其產(chǎn)地,探索古代玉器來源,研究各個地區(qū)的交往和各種文化之間的影響與交流。 玉器時代的鑒定 除考古發(fā)掘品,運用地質(zhì)地層學和考古類型學的方法,以及參照有紀年的器物年代,確定出土玉器的年代序列,認識其演化過程外,凡是失去了出土地點,無法辨認伴出的器物和原生環(huán)境,以及傳世的古玉器都需要鑒定和斷代。 |